消防汇总
船用二氧化碳灭火装置 CB/T3294-1998
2018-01-10 09:00  点击:1045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
船用二氧化碳灭火装置
Marine carbon dioxide fire extinguishing plant
CB/T 3294-1998  发布部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 发行时间:1998年12月29日 施行时间:1999年6月1日       本标准是根据《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92年修正案和主要船级社最新技术要求,对 CB* 3294.1~10—87进行修订,并将10个分标准合而为一,为保持原有的特点,考虑到标准的继承性与连续性,修改后的船用二氧化碳灭火装置的参数、规格和尺寸不变,而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改进,补充和增加,本次修订与前—版本的主要变化有以下几点:
    改进系统设计,根据使用要求,增加了CDE-2型系统,同时也对原系统作了适当的修改,改进为CDE-1型系统,使之更为安全可靠与实用。
    增加68L大容量气瓶及其相应配套设备的结构尺寸组装系列。
    补充—种带有气缸式的瓶头阀及其结构尺寸组装系列。
    改进遥控施放站,为使之更为安全可靠,对CDE-1型和CDE-2型两种不同系统均设置低泄安全阀;为确保作业人员安全撤离火灾区,满足火灾报警在灭火剂的喷射之前应至少工作20S的规定要求,特此设置延时装置;为满足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修正案的规定,遥控施放站中的控制管路,由—路出口改为两路出口,即其中—路控制气控施放阀,另—路控制灭火剂容器。
    增加气控施放阀通径为DN25、32、40、50、125mm的规格。
    增加B型止回阀通径为DN6mm的规格。
    增加机舱喷嘴的喷嘴数与喷孔直径为4—ø6、4—10ø、4—ø12mm的规格。
    为满足CCS规范和系统设计要求,并新增了排水阻气器。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CB* 3294.1~10—87。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船用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系附件分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六五〇二厂。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广州永红阀门厂、武汉船用附件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德安、施爱中、邬显胜、杨春林、邹云华、郝更春、张德威、吴绍曾。
    本标准于1987年首次发布。
    本标准规定了船用二氧化碳灭火装置的组成、部件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600—91 船舶管路阀件通用技术条件
    GB 1226—86 —般压力件
    GB 1527—1997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
    GB 3032—89 船舶管路附件的标志
    GB 4396—84 二氧化碳灭火剂
    GB 8163—87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GB 8335—87 气瓶专用螺纹
    GB 9112—88 钢制管法兰类型
    GB 9115.22—88 PN15.0MPa(150bar)凹凸面对焊钢制管法兰
    GB* 56—83 管子平肩螺纹接头
    GB* 821—84 低压管子螺纹接头
    GB* 822—84 高压管子螺纹接头
    GB 1146.2—96 舰船设备环境试验与工程导则 低温
    GB 1146.3—96舰船设备环境试验与工程导则 高温
    GB 1146.4—96舰船设备环境试验与工程导则 湿热
    GB 1146.6—96舰船设备环境试验与工程导则 冲击
    GB 1146.7—96舰船设备环境试验与工程导则 碰撞
    GB 1146.8—96舰船设备环境试验与工程导则 倾斜和摇摆
    GB 1146.9—96舰船设备环境试验与工程导则 振动(正弦)
    GB 1146.11—96舰船设备环境试验与工程导则 霉菌
    GB 1146.12—96舰船设备环境试验与工程导则 盐雾
    GB 1146.15—96舰船设备环境试验与工程导则 外壳防水
    GB* 3023—84 船舶电器设备和仪器仪表铭牌与标牌
3.1 CDE-1型船用二氧化碳灭火装置(机械传动控制型)的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CDE-1 图1 CDE-1型     1­—遥控施放站;2—瓶头阀;3—瓶头阀气动开启装置;4—气控施放阀;5—三通转换阀;     6—施放箱;7—气瓶及开启装置组装;8—止回阀;9—排水阻气器;10—货舱喷嘴;
    11—机舱喷嘴  
3.2 CDE-2型船用二氧化碳灭火装置(气动控制型)的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CDE-2型   
图2 CDE-2型
    1—遥控施放站;2—瓶头阀;3—释放器;4—气控施放阀;5—三通转换阀
    6—施放箱;7—气瓶组装;8—止回阀;9—排水阻气器;10—货舱喷嘴;11—机舱喷嘴4.1.1 遥控施放站的基本参数见表1。 表1 遥控施放站的基本参数 表1 遥控施放站的基本参数 4.1.2 遥控施放站的结构型式和基本尺寸如图3所示。 图3 遥控施放站 图3 遥控施放站     1—锤子;2—标牌;3—箱体;4—直角截止阀;5—压力表;6—瓶头阀;7—低泄安全阀;
    8—气动延时装置;9—行程开关;10—瓶头阀开启控制气瓶;11—施放阀开启控制气瓶
 
4.2.1 瓶头阀的型式和基本参数见表2 表2 瓶头阀的型式和基本参数 表2 瓶头阀的型式和基本参数 4.2.2 瓶头阀的结构型式和基本尺寸如图4和图5所示。 图4 A型(杠杆式)瓶头阀 图4 A型(杠杆式)瓶头阀     1—阀体;2—安全膜片;3—连接块;4—操纵杆;5—拉杆;
    6—顶紧螺母;7—启动块;8—压紧螺母;9—阀杆 图5 B型(气动式)瓶头阀 图5 B型(气动式)瓶头阀     1—阀体;2—阀杆;3—压紧螺母;4—顶紧螺母;5—压臂;
    6—启动块;7—连接块;8—安全膜片
 

4.3.1 瓶头阀气动开启装置的基本参数见表3。                      表3 瓶头阀气动开启装置的基本参数               mm 表3 瓶头阀气动开启装置的基本参数 4.3.2 瓶头阀气动开启装置的结构型式和基本尺寸如图6所示。 图6 气动开启装置  图6 气动开启装置     1­—钢丝绳;2—折角滑轮;3—导管;4—连接头;5—护套;6—气缸
 

4.4.1 释放器的基本参数见表4 表4 释放器的基本参数 表4 释放器的基本参数 4.4.2 释放器的结构型式和基本尺寸如图7所示。 图7 释放器 图7 释放器     1—手柄;2—连接块;3—压臂;4—本体;5—外套螺纹接头;6—焊接座
 
4.5.1 气控施放阀的型式和基本参数见表5。 表5 气控施放阀的基本参数 表5 气控施放阀的基本参数 4.5.2 气控施放阀的结构型式和基本尺寸如图8、图9和表6所示。 图8 A型螺纹连接气控施放阀 图8 A型螺纹连接气控施放阀      1—行程开关;2—气缸;3­—转轴;4—压臂;5—销轴;
    6—螺套;7—阀杆;8—阀体;9—曲柄;10—手柄 图9 B型法兰连接气控施放阀 图9 B型法兰连接气控施放阀     1—行程开关;2—气缸;3­—转轴;4—压臂;5—销轴;
    6—螺套;7—阀杆;8—阀体;9—法兰;10—手柄;11—曲柄                        表6 气控施放阀的基本尺寸                           mm 表6 气控施放阀的基本尺寸   4.6.1 三通转换阀的基本参数见表7 表7 三通转换阀的基本参数 表7 三通转换阀的基本参数 4.6.2 三通转换阀组的结构型式和基本尺寸如图10所示。 图10 三通转换阀组 图10 三通转换阀组     1—阀体;2—轴;3—园锥螺旋弹簧;4—阀座;5—钢球;6—园锥螺旋弹簧;7—操纵杆
 

4.7.1 施放箱的结构形式和基本尺寸如图11所示。 图11 施放箱 图11 施放箱     1—箱体;2—三通转换阀;3—行程开关
4.7.2 施放箱重量为16kg
 
4.8.1 气瓶及开启装置的型式和基本参数见表9 表9 气瓶组装的型式和基本参数 表9 气瓶组装的型式和基本参数 4.8.2 单列气瓶及开启装置组装的结构型式和基本尺寸如图12和表10所示。 图12 A型(单列气瓶及开启装置)组装 图12 A型(单列气瓶及开启装置)组装     1—虹吸管;2—40L储液瓶;3—瓶头阀;4—集合管;5—止回阀;6—连接管;
    7—钢丝绳;8—框架;9—气动开启装置
4.8.3 双列气瓶及开启装置组装的结构型式和基本尺寸如图13和表10所示。 图13 B型(双列气瓶及开启装置)组装 图13 B型(双列气瓶及开启装置)组装     1—虹吸管;2—40L储液瓶;3—瓶头阀;4—集合管;5—止回阀;6—连接管;
    7—钢丝绳;8—框架;9—气动开启装置              表10 气瓶及开启装置组装基本尺寸                         mm 表10 气瓶及开启装置组装基本尺寸  4.8.4 单列气瓶及开启装置组装的结构型式和基本尺寸如图14和表11所示。 图14 C型(单列气瓶)组装  图14 C型(单列气瓶)组装     1—虹吸管;2—68L储液瓶;3—瓶头阀;4—集合管;5—泄放管;6—止回阀;
    7—连接管;8—气动控制管;9—框架
4.8.5  双列气瓶及开启装置组装的结构型式和基本尺寸如图15和表11所示。 图15 D型(双列气瓶)组装 图15 D型(双列气瓶)组装     1—虹吸管;2—68L储液瓶;3—瓶头阀;4—集合管;5—泄放管;6—止回阀;
    7—连接管;8—气动控制管;9—框架                  表11 气瓶组装的基本尺寸                               mm 表11 气瓶组装的基本尺寸

4.9.1 止回阀的型式和基本参数见表12。 表12 止回阀的型式和基本参数 表12 止回阀的型式和基本参数 4.9.2 止回阀的结构型式和基本尺寸如图16、图17和表13所示。 图16 A型止回阀 图16 A型止回阀     1—旋入螺纹接头;2—0型密封圈;3—支管螺纹接头;4—垫圈;5—钢球 图17 B型止回阀 图17 B型止回阀     1—阀体;2—阀芯;3—螺纹接头;4—O型密封圈;5—弹簧                             表13 止回阀的基本尺寸                         mm  表13 止回阀的基本尺寸   
4.10.1 排水阻气器的基本参数见表14。 表14 排水阻气器的基本参数  表14 排水阻气器的基本参数 4.10.2 排气阻气管的结构型式和基本尺寸如图18。 图18 排水阻气管 图18 排水阻气管     1—U型环;2—垫片;3—本体
 4.11.1 喷嘴的型式和基本参数见表15。 表15 喷嘴的型式和基本参数 表15 喷嘴的型式和基本参数 4.11.2 机舱喷嘴的结构型式和基本尺寸如图19和表16所示。 图19 A型(机舱)喷嘴 图19 A型(机舱)喷嘴     1—螺纹接头;2—喷嘴芯;3—喷嘴罩       表16 A型(机舱)喷嘴的基本尺寸                          mm 表16 A型(机舱)喷嘴的基本尺寸 4.11.3 货舱喷嘴的结构型式和基本尺寸如图20所示。 图20 B型(货舱)喷嘴 图20 B型(货舱)喷嘴     1—端管;2—集烟器
 
    机械传动控制型船用二氧化碳灭火装置:
    船用二氧化碳灭火装置 CDE-1  CB/T 3294-1998
    工作压力P为5.9MPa,控制气体为N2的遥控施放站:
    遥控施放站 CB/T 3294-1998
    试验压力Ps为24.5MPa,公称通径D7V为10 mm的A型杠杆式瓶头阀:
    瓶头阀 A10 CB/T 3294-1998
    工作压力P为14.7MPa的瓶头阀气动开启装置:
    瓶头阀气动开启装置 CB/T 3294-1998
    工作压力P为12MPa,公称通径DN为4mm的释放器:
    释放器 CB/T 3294-1998
    工作压力P为14.7MPa,公称通径DN为65mm的B型法兰连接气控施放阀:
    气控施放阀 B65 CB/T 3294-1998
    工作压力P为14.7MPa,公称通径DN为20mm的四联三通转换阀:
    四联三通转换阀 4-20 CB/T 3294-1998
    施放箱:
    施放箱 CB/T 3294-1998
    气瓶容积为40L,每瓶充装量为26kg,8瓶的A型单列气瓶及开启装置组装:
    气瓶及开启装置组装 A8 CB/T 3294-1998
    气瓶容积为40L,每瓶充装量为26kg,10瓶的B型双列气瓶及开启装置组装:
    气瓶及开启装置组装 B10 CB/T 3294-1998
    气瓶容积为68L,每瓶充装量为45kg,6瓶的C型单列气瓶组装:
    气瓶组装 C6 CB/T 3294-1998
    气瓶容积68L,每瓶充装量为45kg,6瓶的D型双列气瓶组装:
    气瓶组装 D6 CB/T 3294-1998
    工作压力P为11.8MPa,公称通径DN为10mm的A型止回阀:
    止回阀 A10 CB/T 3294-1998
    工作压力P为0.7MPa,泄水孔直径为5mm的排水阻气器:
    排水阻气器 CB/T 3294-1998
    工作压力P为1.0MPa,喷嘴孔数与孔径为4-ø3.5mm的A型机舱喷嘴:
    机舱喷嘴 A4-3.5 CB/T 3294-1998
    工作压力P为1.0MPa,喷嘴孔直径为20mm的B型货舱喷嘴:
    货舱喷嘴 B20 CB/T 3294-1998
5.1 主要零部件材料见表17
  表17 主要零部件材料
表17 主要零部件材料

 


    要零部件材料见表17
表17 主要零部件材料
表17 主要零部件材料    阀件的技术要求按GB 600。
    二氧化碳系统管子应为无缝铜管按GB 1527,或镀锌无缝钢管按GB 8163。    在灭火装置的操纵部位应附有操作说明。    二氧化碳集合管至分配阀箱的总管上应装设精度为2.5级测压范围为0~24.5MPa的船用压力表,压力表的技术要求按GB 1226。
    在二氧化碳集合管至分配阀箱的总管上应装设压缩空气吹洗管接头,接头的工作压力不小于11.8MPa。
     当二氧化碳施放管路兼作抽烟式探火系统的取样管时,在取样管容易积水的地方应该设置排水阻气器。
    应设有能够安全地检查容器中二氧化碳重量的设施或称重装置。    每套二氧化碳灭火装置所配置的各型瓶头阀均应设有两只备品。    管路螺纹连接根据不同压力要求分别按CB* 56、CB* 821和CB* 822。    装配后的阀件组或部件等均应操作轻便灵活,不得有卡阻现象,并且平稳、可靠。
5.12.1 遥控施放站的箱体壁厚可以根据用户要求增加。
5.12.2 控制气瓶应具有高压容器合格证。
5.12.3 开关箱内的电气行程开关应接入二氧化碳施放报警装置与机舱风机、燃油泵切断控制系统之中。
5.12.4 遥控施放站的“操作说明”标牌,应用仿宋字体或英文书写以下条文:
    a)用锤敲碎开关箱箱门上的玻璃,取出钥匙,打开施放站箱门(此时自动发出二氧化碳施放报警与关闭机舱风机、燃油泵等);
    b)关闭机舱燃油舱柜出口阀;
    c)确认所有工作人员已离开机舱; 
    d)关闭机舱所有通风口和出入口;
    e)手动开启《施放阀开启控制气瓶》瓶头阀,至机舱的气控施放阀开启;
    f)手动开启《瓶头阀开启控制气瓶》瓶头阀,灭火剂即开始施放。
5.12.5 外观质量
    遥控施放站的裸露表面应进行防锈防腐蚀处理,外观应光滑、平整、色泽均匀、表面无剥落、划痕、碰伤等缺陷。
5.12.6 遥控施放站电气设备
5.12.6.1 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1~50℃时应能正常工作。
5.12.6.2 各项工况要求见表18。 表18 各项工况要求 表18 各项工况要求 5.12.7 遥控施放站功能
    遥控施放站应进行气压不小于2.47MPa的功能试验,手动开启施放手柄的动作应平稳、可靠,与其连动的电动报警装置应能正常工作。从报警开始至手动启动延时器的延时时间应控制在不小于20S。
 

    瓶头阀锥螺纹应符合GB 8335要求。    通往经常有人在内工作或出入的处所中的施放阀或其遥控装置上,应设二氧化碳施放警报发讯器,以供自动声响警报装置使用,该发讯器应在二氧化碳施放前—段适当的时间发出信号。
    三通转换阀组系由若干个三通转换阀组合而成,每组的三通转换阀数量由系统设计决定;在使用时,应先转换三通转换阀(操纵杆位置由正上方转换至正下方),然后开启所应需灭火气瓶通过灭火介质。
     施放箱总装后,应将行程开关接入电动报警装置;施放箱的“操作说明”应用仿宋字体或英文书写以下条文:
    a)只有在需要施放二氧化碳时,才能打开箱盖;
    b)打开箱盖,自动发出二氧化碳施放警报;
    c)确认被保护区域内所有人员都已离开;
    d)关闭被保护区域的所有风机及开口;
    e)扳下施放箱内三通转换阀的操纵杆;
    f)打开相应的二氧化碳气瓶瓶头阀。
5.17.1 二氧化碳气瓶应为无缝钢瓶,其水压试验压力为24.5MPa。
5.17.2 容器充装率应不大于0.67kg/L。
5.17.3 灭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剂应符合GB 4396要求,其纯度大于99.5%;含油量小于0.01%;含水量小于0.015%;除空气或惰性气体以外无其他气体。
5.17.4 瓶头阀应装设—根直径为10~12mm的虹吸管,且尾部为斜切口,并应延伸至近容器底部。
5.17.5 每个气瓶的瓶头阀至集合管的连接管上应装有止回阀。
5.17.6 贮藏二氧化碳气瓶的站室的环境温度不得超过50℃。
5.17.7 集合管的管径应根据预计输送的二氧化碳数量来确定。相应管径所能通过的二氧化碳数量及管子壁厚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
5.17.8 集合管法兰应符合GB 9115.22要求。
5.17.9 二氧化碳气瓶瓶体上应清晰而永久地标明以下各项:
    a)容器重量;
    b)容积;
    c)液压试验压力;
    d)试验日期;
    e)出厂编号和检验印记。
5.17.10 二氧化碳气瓶本体应漆以红色且写有黄色“二氧化碳”字样,检验印记涂漆白色,以便核查。
5.17.11 气瓶及开启装置组装的框架应先漆红丹—度,然后再喷银灰漆二度。
 

    各部件强度与密封性要求见表19。 表19 各部件强度与密封性要求
表19 各部件强度与密封性要求
    成套装置总装后应进行功能特性试验,试验时各部件动作应平稳、可靠,连动的报警装置功能正常,延时器控制的延时时间应不少于20S,各部件的密封和管路连接的密封情况均应良好,不得有渗漏现象或汽泡产生。
5.19.1 将整套装置按CDE-1型系统图连接起来进行功能试验,应能正常工作。
5.19.2 将整套装置按CDE-2型系统图连接起来进行功能试验,应能正常工作。
 

        遥控施放站电气设备试验见表20。 表20 遥控施放站电气设备试验
表20 遥控施放站电气设备试验
    成套装置试验方法各部件试验见表21。 表21 各部件试验
表21 各部件试验
    打开开关箱门,检查电动报警装置功能是否正常,向外拉引箱内施放手柄,检查手柄动作是否平稳、可靠,从报警开始至拉出手柄的时间是否控制在不少于20S。然后从外接气源接头处接入压力为2.47MPa的气源,观察机舱控制气瓶瓶头阀开启装置是否动作。试验结果应符合5.12.7规定。
 
6.4.1 CDE-1型
6.4.1.1 将整套装置按CDE-1型系统图连接起来,并将所有灭火气瓶瓶头阀自操纵杆与操纵接杆处脱开。
6.4.1.2 遥控施放站功能试验:打开施放站箱门,检查电动报警装置功能是否正常;手动开启施放阀开启控制气瓶瓶头阀,观察施放阀气控装置是否动作,与其连动的电动报警装置功能是否正常;手动开启瓶头阀开启控制气瓶瓶头阀,观察机舱控制气瓶瓶头阀开启装置是否动作,记录延时器的延时时间是否不少于20S。
6.4.1.3 系统功能试验:在机舱控制气瓶集合管的一端接入压力为2.47MPa的外接气源,观察所有机舱灭火气瓶的瓶头阀开启装置是否动作,检查管路连接处的密封情况。
6.4.2 CDE-2型                 
6.4.2.1 将整套装置按CDE-2型系统图连接起来,气瓶组装中的气瓶除靠近释放器的一瓶应充装压缩空气或其他气体外,其余气瓶暂不充装任何气体。
6.4.2.2 遥控施放站功能试验:打开施放站箱门,检查电动报警装置功能是否正常;手动开启施放阀开启控制气瓶瓶头阀,观察施放阀气控装置是否动作,与其连动的电动报警装置功能是否正常;手动开启瓶头阀开启控制气瓶瓶头阀,观察释放器是否动作,记录延时器的延时时间是否不少于20S,最后检查所有气瓶组装中气瓶瓶头阀是否全部开启。
 
    船用二氧化碳灭火装置的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两种,检验项目见表22。 表22 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项目
表22 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项目
    有下列情况之—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产时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d)正常生产时每4年周期性进行—次;
    e)国家船检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二氧化碳灭火装置应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并出具合格证书,且带有船检部门检验的印记。
7.2.1 装置的零部件验收时的检查内容包括:
    a)材料证明书;
    b)外观检查;
    c)尺寸检查;
    d)装配检查;
    e)液压试验及工作介质压力试验。
7.2.2 成套装置验收时的检查内容除应符合7.2.1外,对按同—系统图批量生产的首套装置还应由船检、船厂和用户代表—起对装置进行联合试验。或者进行经由船检、船厂和用户代表认同的对所设计的灭火系统模拟为相当的单元消防系统在陆上作模拟施放试验,以检查施放的延时时间、灭火剂施放时间及喷嘴在实际喷射时的效果。
7.2.3 检验合格后,将未充装的气瓶充装二氧化碳,所有气瓶的瓶头阀打上铅封,准备装箱出厂。同时,工厂出具试验报告和合格证书,会同船厂、船东代表联合签署,验船师出具检验证书。
    管路附件标志按GB 3032。    操作说明”标牌按CB* 3023。
    装置出厂时,零部件都应用木板箱包装。包装箱应牢固,内壁应用油毛毡防雨,装置和零部件与箱板间应加发泡塑料防振撞。装置底座与箱子底板应用螺栓牢固固定。木箱外面应有“小心轻放”、“不可倒置”、“防雨”、“不准抛掷”等字样和图案标志,以引起运输、存放、保管的注意。气瓶组装每组装—箱,遥控施放站装—箱,其余附件及备品备件装—箱。    包装箱外面应书写下列内容:
    a)合同号码;
    b)名称、型号、规格;
    c)净重、毛重、箱体外形尺寸(长×宽×高);
    d)收件单位名称、地址及邮编。
    包装箱内应有产品随机文件,其中包括:
    a)装箱清单;     
    b)备品及备件清单;
    c)电气原理图及接线图;
    d)设备使用说明书;
    e)产品合格证与船检证书。
    船用二氧化碳灭火装置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应防止日晒、雨淋。并应放置在环境温度不高于50℃的处所中。
(提示的附录)     集合管的相应管径所能通过的二氧化碳数量及管子规格
    A1 管径所能通过的二氧化碳数量及管子壁厚见表A1。         表A1 集合管的相应管径所能通过的二氧化碳数量及管子壁厚      mm
表A1 集合管的相应管径所能通过的二氧化碳数量及管子壁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