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火灾物证痕迹检查方法
第5部分:小功率异步电动机
Inspection methods for trace and physical evidences from fire scene—
Part 5:Small power induction motor
GB/T 27905.5-2011
2011-12-30 发布 2012-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7905《火灾物证痕迹检查方法》分为五个部分:
——第1部分:物证分类及编码;
——第2部分:普通平板玻璃;
——第3部分:黑色金属制品;
——第4部分:电气线路;
——第5部分:小功率异步电动机。
本部分为GB/T 27905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火灾调查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13/SC 11)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山西省公安消防总队。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齐梓博、高伟、谢福根、赵长征、牛文义、夏大维、邸曼、张明、刘筱璐。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GB/T 27905的本部分规定了小功率异步电动机(以下简称为电动机)火灾物证痕迹检查的术语和定义、器材,给出了电动机的检查步骤和故障痕迹特征。
本部分适用于电动机火灾物证痕迹的实验室检查。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00.25 电工术语 旋转电机
GB/T 2900.27 电工术语 小功率电动机
GB/T 16840.1 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方法 第1部分:宏观法
GB/T 2900.25 和 GB/T 2900.2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动机电气故障痕迹 electrical fault trace of small power induction motor
电动机因发生过欠电压、过负荷、缺相运行、接触不良、绕组短路等故障而遗留下的痕迹。
3.2
电动机机械故障痕迹 mechanical fault trace of small power induction motor
电动机因发生轴承损坏、转子扫堂、拖动负荷机械卡死等机械性故障而遗留下的痕迹。
4.1 测量仪表
万用表、兆欧表等。
4.2 拆卸工具
螺丝刀、拉具、扳手、锤子等。
4.3 切割工具
手锯、切割机等。
4.4 观察器材
放大镜、体视显微镜、视频显微镜等。
4.5 拍摄设备
照相机、摄像机等。
4.6 盛装容器
可密封的玻璃器皿或不锈钢器皿。
4.7 有机溶剂
三氯甲烷(分析纯)、丙酮(分析纯)等。
5.1 控制、保护装置检査
5.2 外部检査
5.3 内部检查
5.1.1 检查或核实控制、保护装置与电动机类别、功率等是否相匹配。
5.1.2 检查控制装置的开关状态和保护装置的动作状态,以及开关、控制线路安装是否正确。
5.2.1 査看电动机铭牌上的接线图与实际接线情况是否一致。
5.2.2 核查电源线与电动机功率是否匹配,检査电源线线芯和绝缘层烧损情况,重点查看绝缘层内、外表面炭化、烧损程度和分断处线芯特征。
5.2.3 检查所带负荷和传动装置状态。
5.3.1 打开接线盒,查看接线盒内表面以及电源线、接线端情况。
5.3.2 卸拆下电动机外部接线,并做好标记,检查绕组相间通断。
5.3.3 对于带有电容的单相电动机,检査电容状态。
5.3.4 把电动机与传动装置分开,查看传动装置状态。
5.3.5 对于风冷电动机,取下风扇罩和风扇叶,查看扇叶状态。
5.3.6 使用拆卸类工具或切割类工具将轴伸端端盖与机座分离并抽出转子,注意不要损伤电动机机座与转轴以外的其他部件。
5.3.7 对比电动机机壳内表面与外表面金属变形、变色程度。
5.3.8 检查轴承、转子、定子硅钢片表面状态。
5.3.9 检査绕组端部、套管内的电源引线、外壳穿线孔处的电源线是否有熔化痕迹。
5.3.10 检査定子线圈电磁线漆膜状态。
5.3.11 比较绕组端部各相变色情况。
5.3.12 拆除定子绕组,并将定子绕组浸入盛有三氯甲烷或丙酮的容器中2h~3h,取出后用清水冲净,检查定子绕组是否有熔化痕迹。
6.1 电动机电气故障可呈现下述一种或多种痕迹特征:
a) 控制、保护或启动装置缺相;
b) 电容上有击穿痕迹;
c) 接线盒内接线端缺相;
d) 电动机机壳内表面金属变色,变形较外表面严重;
e) 电动机电源线绝缘层老化、烧焦程度内层重于外层;
f) 电动机电源线线芯上有一次短路熔痕;
g) 外壳上穿线孔处的电源线有一次短路熔痕;
h) 接线盒盖局部变色、内有烟迹,并粘有喷溅熔珠;
i) 接线端有局部变色、凹坑、缺蚀、熔融粘连等电弧灼烧痕迹;
j) 绕组端部、套管内的电源引线有短路熔痕;
k) 绕组个别部位变色明显较其他部位严重;
l) 电动机绕组间炭化变色不均匀;
m) 经浸泡后取出的定子绕组上有短路熔痕。
6.2 对于6.1所描述痕迹中宏观特征为短路熔痕的,其判定应按照GB/T 16840.1的规定进行。
6.3 电动机机械故障可呈现下述一种或多种痕迹特征:
a) 拖动负荷机械卡死;
b) 传送皮带内侧炭化或转动齿轮错位,有严重机械擦伤痕迹或断齿;
c) 扇叶片有机械擦伤或击断痕迹;
d) 轴与轴承间有机械擦伤痕迹;
e) 滚动轴承轴承架损坏或滚珠损坏、变形;
f) 转子和定子硅钢片表面有机械擦伤痕迹。
6.4 机械故障还可能呈现6.1中d)~m)所表述的痕迹特征。
火灾物证痕迹检查方法 第5部分:小功率异步电动机 GB/T27905.5-2011
2018-04-05 09:00 点击: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