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消防文库>基本建筑规划 > 正文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50400-2006

    • 发布日期:2018-06-19
    • 浏览次数:1487

    4.3.1 雨水利用系统的型式、各个系统负担的雨水量,应根据工程项目具体特点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4.3.2 地面雨水宜采用雨水入渗。
    4.3.3 降落在景观水体上的雨水应就地储存。
    4.3.4 屋面雨水可采用雨水入渗、收集回用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利用方式应根据下列因素综合确定:
    1 当地缺水情况;
    2 室外土壤的入渗能力;
    3 雨水的需求量和水质要求;
    4 杂用水量和降雨量季节变化的吻合程度;
    5 经济合理性。
    4.3.5 小区内设有景观水体时,屋面雨水宜优先考虑用于景观水体补水。室外土壤在承担了室外各种地面的雨水入渗后,其入渗能力仍有足够的余量时,屋面雨水可进行雨水入渗。
    4.3.6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屋面雨水宜优先采用收集回用系统:
    1 降雨量随季节分布较均匀的地区;
    2 用水量与降雨量季节变化较吻合的建筑与小区。
    4.3.7 收集回用系统的回用水量或储水能力小于屋面的收集雨量时,屋面雨水的利用可选用回用与入渗相结合的方式。
    4.3.8 大型屋面的公共建筑或设有人工水体的项目,屋面雨水宜采用收集回用系统。
    4.3.9 为削减城市洪峰或要求场地的雨水迅速排干时,宜采用调蓄排放系统。
    4.3.10 雨水回用用途应根据收集量、回用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卫生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雨水可用于下列用途:景观用水、绿化用水、循环冷却系统补水、汽车冲洗用水、路面、地面冲洗用水、冲厕用水、消防用水。
    4.3.11 建筑或小区中同时设有雨水回用和中水的合用系统时,原水不宜混合,出水可在清水池混合。
     

    条文说明

    4.3 系统选型
    4.3.1 规定雨水利用系统选型原则和多系统组合时各系统规模大小的确定原则。
    要实现条款4.1.5所规定的雨水利用规模,可以通过4.1.1条中规定的一种或两种系统型式实现,并且雨水利用由两种系统组合而成时,各系统雨水利用量的比例分配,又有多种选择。不管各利用系统如何组合,其总体的雨水利用规模应达到4.1.5条的要求。
    技术经济比较中各影响因素的定性描述如下:
    雨量:雨量充沛而且降雨时间分布较均匀的城市,雨水收集回用的效益相对较好。雨量太少的城市,则雨水收集回用的效益差。
    下垫面:下垫面的类型有绿地、水面、路面、屋面等,绿地及路面雨水入渗、水面雨水收集回用来得经济,屋面雨水在室外绿地很少、渗透能力不够的情况下,则需要回用,否则可能达不到雨水利用总量的控制目标。
    供用水条件:城市供水紧张、水价高,则雨水收集回用的效益提升。用水系统中若杂用水用量小,则雨水回用的规模就受到限制。
    4.3.2 推荐入渗为地面雨水的利用方案。
    小区中的下垫面主要有:地面、屋面、水面等,地面包括绿地和路面等。地面雨水优先采用入渗的原因如下:绿地雨水入渗利用几乎不用附加额外投资,若收集回用则收集效率非常低,不经济;路面雨水污染程度高,若收集回用则水质处理工艺较复杂,不经济,进行入渗可充分利用土壤的净化能力;根据德国的雨水入渗规范,雨水入渗适用于居住区的屋面、道路和停车场等雨水;保持土壤湿度对改善环境有积极意义。
    4.3.3 规定水面雨水的利用方式。
    景观水体的水面较大,降落的雨水量大,应考虑利用。水面上的雨水受下垫面的污染最小,水质最好,并且收集容易,成本低,无需另建收集设施,一般只需在水面之上、溢流水位之下预留一定空间即可,因此,水面上的雨水应储存利用。雨水用途可作为水体补水,也可用于绿地浇洒等。
    4.3.4 规定屋面雨水利用方式及考虑因素。
    屋面雨水的利用方式有三种选择:雨水入渗、收集回用、入渗和收集回用的组合。入渗和收集回用相组合是指屋面雨水一部分雨水入渗,一部分处理回用。组合方式的雨水收集有以下两种形式,其中第一种形式对收集回用设施的利用率较高,有条件时宜优先采用。
    形式一,屋面的雨水收集系统设置一套,收集雨量全部进入雨水储罐或雨水蓄水池,多出的雨水经重力溢流进入雨水渗透设施;
    形式二,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分开设置,分别与收集回用设施和雨水渗透设施相对应。
    对于一个具体项目,屋面雨水是采用入渗,还是收集回用,或是入渗与收集回用相组合,以及组合双方相互间的规模比例,比较科学的决策方法是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 城市缺水,雨水收集回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增大。
    2 渗水面积和渗透系数决定雨水入渗能力。雨水入渗能力大,则利于雨水入渗方式。屋面绿化是很好的渗透设施,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覆土层小于100mm的绿化屋面径流系数仍较大,收集的雨水需要回用或在室外空地入渗。
    3 净化雨水的需求量大且水质要求不高时,则利于收集回用方式。净化雨水的需求按4.3.10条确定。
    4 杂用水量和降雨量季节变化相吻合,是指杂用水在雨季用量大,非雨季用量小,比如空调冷却用水。二者相吻合时,雨水池等回用设施的周转率高,单方雨水的成本降低,有利于收集回用方式。
    5 经济性涉及自来水价、当地政府的雨水利用优惠政策、项目建设条件等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项目不具备选择比较的条件。比如,绿地面积很小,屋面面积很大,土壤的入渗能力无法负担来自于屋面的雨水,这就只能进行收集回用。
    屋面雨水收集回用的主要优势是雨水的水质较好和集水效率高,收集回用的总成本低于城市调水供水的成本。所以,屋面雨水收集回用有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
    4.3.5 推荐屋面雨水优先考虑用于景观水面补水。
    景观水体具有较大的景观水面,该水体一般设有水循环等水质保护设施。屋面雨水进入水体蓄存用作补水,可不加设水质处理设施,这是屋面雨水回用中最经济的方式。室外土壤有充足的入渗能力接纳屋面雨水,则屋面雨水选择入渗利用往往来得经济。另外,景观水面本身所受纳的降雨应该蓄存起来利用。
    4.3.6 推荐屋面雨水优先选择收集回用方式的条件。
    1 当雨水充沛,且时间上分布均匀,则收集回用设施的利用率高,单方回用雨水的投资少,利于收集回用方式;
    2 见4.3.4条第3款说明。
    4.3.7 推荐屋面收集雨水量多、回用系统用水量少时的处置方法。
    回用水量小指回用管网的用水量小。也有工程虽然雨水需用量大,但由于建筑物条件限制蓄水池建不大。在这些情况下,屋面收集来的雨水相对较多。这时可通过蓄水池溢流使多余雨水进入渗透设施。这种方式比把屋面雨水收集分设为两套系统分别服务于入渗和回用来得划算,平时较小些的降雨都优先进入了蓄水池,供雨水管网使用,这相对扩大了平时雨水的回用量,并增大蓄水池、处理设备的利用率,因此使回用水的单方综合造价降低。
    收集雨水量多、回用系统用水量少的判别标准按7.1.2条进行。
    4.3.8 推荐大型公共建筑和有水体项目的雨水利用方式。
    大型屋面建筑收集雨水量大,雨水需求量比例相对高,因而回用雨水的单方造价低。同时,大型屋面公建的室外空地一般较少,可入渗的土壤面积少。故推荐采用收集回用方式。
    设有人工水体的项目需要水景补水,用雨水做补水有如下原因:第一,国家《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不允许使用自来水;第二,水景中一般设有维持水质的处理设施,收集的雨水可直接进入水景,不另设处理设施。
    4.3.9 规定雨水蓄存排放系统的选用条件。
    蓄存排放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削减洪峰流量,抑制洪涝,欧洲和日本有不少这类工程实例。此外,有的场地或小区要求不积水,雨水要迅速排干,而下游的雨水排除设施能力有限,这时也需要利用蓄存排放设施调节雨水量。
    4.3.10 推荐回用雨水的用途。
    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工业和民用,工业用冷却补水的水质要求不高,水质处理简单,比较经济;民用空调冷却塔补水虽然水质要求高,但用水季节和雨季非常吻合且用量大,可提高蓄水池蓄水的周转率。
    雨水用于绿化和路面冲洗从水质角度考虑较为理想,但应考虑降雨后绿地或路面的浇洒用水量会减少,使雨水蓄水池里的水积压在池中,设计重现期内的后续(3日内或7日内)雨水进不来,导致减少雨水的利用量。
    4.3.11 推荐雨水不宜和中水原水混合。
    雨水和中水原水分开处理不宜混合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雨水的水量波动太大。降雨间隔的波动和降雨量的波动和中水原水的波动相比不是同一个数量级的。中水原水几乎是每天都有的,围绕着年均日用水量上下波动,高低峰水量的时间间隔为几小时。而雨水来水的时间间隔分布范围是几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月,雨量波动需要的调节容积比中水要大几倍甚至十多倍,且池内的雨水量时有时无。这对水处理设备的运行和水池的选址都带来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第二,水质相差太大。中水原水的最重要污染指标是BOD5,而雨水污染物中BOD5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处理工艺的选择大不相同。
    另外,日本的资料《雨水利用系统设计与实务》中雨水储存和处理也是和中水分开,见图4。

    图4 雨水、中水结合的工艺流程图

    关键词: 建筑规划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15502421522
    售后咨询热线
    1800246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