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1 多点地震动输入下,应采用分解位移法,结构反应最大值的平均值可按下式计算:
(C.0.1)
式中:Rr——第r地震动输入下的结构拟静力反应;
Rs——第s地震动输入下的结构拟静力反应;
Rir——第r地震动输入下第i振型的动力反应;
C.0.2 组合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C.0.2-1)
(C.0.2-2)
(C.0.2-3)
式中:ρgrgs——结构拟静力反应组合系数;
ρgrjs——拟静力与动力耦合反应组合系数;
ρirjs——动力反应组合系数。
C.0.3 结构反应矩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C.0.3-1)
(C.0.3-2)
(C.0.3-3)
式中:λgrgs——拟静力反应矩(m);
λgrjs——拟静力与动力耦合反应(m);
λirjs——动力反应(m);
Re——复数的实部;
Hj(ω)——第j振型的稳态频率响应函数,按本规范C.0.4条的规定计算;
H*i(ω)——第i振型的稳态频率响应函数的共轭函数;
SAgrgs(ω)——地震动加速度互功率谱密度函数,按本规范C.0.5条的规定计算。
C.0.4 第j振型的稳态频率响应函数可按下式计算:
(C.0.4)
式中:ωj——第j振型的圆频率;
ξj——第j振型的模态阻尼比。
C.0.5 地震动加速度互功率谱密度函数可按下式计算:
(C.0.5)
式中:ωf、ξf——自功率谱模型参数,按表C.0.5取值;
ρ1、ρ2、q——相干函数模型参数,按表C.0.5取值;
drs——空间r点和s点间的水平空间距离(m);
θ——地震波传播方向与r至s连线方向的夹角(rad);
Vapp——地震动水平视波速(m/s)。
表C.0.5 计算ρgrgs、ρgrjs、和ρirjs的地震动参数取值
C.0.6 地震动水平视波速Vapp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可通过对工程场地所处具体地震环境的评价确定其取值;
2 当无可靠依据时,可取1000m/s或取对结构反应最不利的视波速;
3 视波速的取值不宜小于1000m/s。
D.1.1 桩基础宜采用水平弹簧、竖向弹簧和转动弹簧(图D.1.1)进行等代,对简支梁桥等静定结构可将竖向弹簧简化为约束。
图D.1.1 桩基础采用等代弹簧建立单墩模型
1-上部结构集中质量;2-桥墩;3-承台;4-转动弹簧与阻尼器;5-水平弹簧与阻尼器;6-竖向弹簧与阻尼器
D.1.2 水平弹簧、转动弹簧的本构关系(图D.1.2)可分别采用折线形式表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等代弹簧恢复力模型骨架曲线,应根据本规范第B.3节所得基础整体力-位移关系和弯矩-转角关系确定。弹簧的屈服位移(转角)以及对应的力(弯矩)应根据本规范表B.3.3的规定确定;极限位移(转角)以及对应的力(弯矩)应根据本规范表7.4.1-2的规定确定。
2 对桥墩先于基础屈服的情况,基础等代弹簧应采用线性刚度,并应根据桥墩屈服时基础的力(弯矩)和位移(转角)确定其线性刚度值。
3 等代弹簧的滞回关系应根据基础构件及地基的特性确定。
(a)水平力-位移 (b)弯矩-转角
图D.1.2 弹簧本构关系
F-水平力;δ-水平位移;M-弯矩;θ-转角;Fy-屈服点的水平力;
Fu-极限点的水平力;δy-屈服点的水平位移;δu-极限点的水平位移;
My-屈服点的弯矩;Fu-极限点的弯矩;θy-屈服点的转角;θu-极限点的转角
D.1.3 动力分析中基础的竖向等代弹簧刚度,可按本规范第B.1节中的竖向弹簧取初始刚度,根据桩基础顶面竖向力-位移关系确定,取线性刚度。
D.1.4 等代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宜按下式计算:
(D.1.4 )
式中:C0——按全结构瑞利阻尼假定确定的等代阻尼器的阻尼系数;
α——地震波辐射效应产生能量耗散的等效阻尼调整系数,取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