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当噪声呈中高频宽带特性时,消声器的类型可采用阻性形式。阻性消声器的静态消声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M——消声器内无气流情况下的消声量(dB);
(ao)——消声系数,由法向吸声系数ao决定,可按表6.3.1的规定确定;
P——消声器通道内吸声材料的饰面周长(m);
l——消声器的有效长度(m);
SX——消声器通道截面积(m2)。
表 6.3.1消声系数
6.3.2设计阻性消声器应防止高频失效的影响,其上限截止频率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f——上限截止频率;
c——声速,常温常压下可取340m/s;
D——消声器通道截面的当量直径(m)。
6.3.3阻性消声器结构形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量直径不大于300mm时,可选用直管式消声器;
2 当量直径大于300mm时,可选用片式或折板式消声器,片间距宜取100mm~200mm,折板式消声器消声片的弯折应满足视线不能透过的要求,折角角度不宜大于20°;
3 消声通道可采用正弦波形、流线形或菱形的结构形式,其弯折角度应满足视线不能透过的要求;
4 气流流速较低的通风管道系统,可采用迷宫式消声器,消声器的小室宜为3个~5个,消声器内的气流速度宜小于5m/s
5 对风量不大、风速不高的通风空调系统,可选用消声弯头,消声弯头内的气流速度宜小于8m/s。
6.3.4当噪声呈明显低中频脉动特性时,或气流通道内不宜使用阻性吸声材料时,消声器的类型可选用扩张室式。扩张室式消声器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扩张室式消声器的消声量,可用增加扩张比的方法提高,其消声频率特性,可用改变室长的方法来调节;
2 将几个扩张室串联使用来增大消声量时,各室长度不应相等;
3 应在室内插入长度分别等于室长的1/2与1/4的内接管,内接管宜采用穿孔率不小于30%的穿孔管连接起来;
4 扩张室式消声器的内管管道直径超过400mm时,宜采用多管式。
6.3.5当噪声呈低中频特性时,消声器的类型可采用共振式,共振式消声器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通道共振式消声器,其通道直径不宜超过250mm,对大流量系统可采用多通道,每个通道的宽度可取100mm~200mm;
2 共振式消声器的腔长、宽、深尺寸均宜小于共振频率波长的1/3,穿孔应集中在共振腔中部均匀分布,穿孔部分长度不宜超过共振频率波长的1/12。
6.3.6对于下列情形,消声器的类型可选择微穿孔或微缝金属板式:
1 消声器不宜使用多孔吸声材料而又需要在宽频带范围内具有比较高的消声量;
2 消声器需在温度高、湿度大和流速高介质条件下使用。
6.3.7高压排气放空噪声的消声设计,宜采用节流减压、小孔喷注及节流减压小孔喷注复合等排气放空消声器,排气放空消声器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节流减压消声器的节流级数,应根据驻压比确定,宜取2级~5级,对超高压的情况,也可多至8级;
2 小孔喷注消声器的孔径宜为1mm~3mm,孔中心距应大于孔径的5倍,总开孔面积应大于原排气口面积的1.5倍~2倍;
3 节流减压小孔喷注复合消声器可由1级~2级节流减压加1级小孔喷注组成。
条文说明
6.3消声器的选择与设计
6.3.1阻性消声器的计算公式是国内外工程实践中最常用的公式。虽然这一公式仍有其不够准确之处,但它还是可以对消声器设计给出最基本的指导。
6.3.2上限截止频率是指管道或消声器内出现非平面效应的频率。
当通道截面为圆形时,D为通道直径,当通道截面为矩形时(边长为a、h),D可按下式计算:
6.3.3当量直径的选择,除了流量之外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高频失效。针对穿孔金属面板后敷设玻璃布的吸声护面,片式消声器的阻力系数可取0.8,折板式消声器的阻力系数可取1.5~2.5,声流式消声器的阻力系数可在折板式消声器和片式消声器之间选取。
6.3.4~6.3.6对于抗性和微穿孔板消声器的设计,本规范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若干原则。
6.3.7对节流减压、小孔喷注消声器的有关参数所作的规定,是根据国内有关单位的设计经验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