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储存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储罐组,防火堤堤身内侧应做防腐蚀处理。全冷冻式储罐组的防火堤,应采取防冷冻的措施。
4.2.3 采用浆砌毛石防火堤时,应做内培土。
4.2.4 防火堤、防护墙、隔堤及隔墙的伸缩缝应根据建筑材料、气候特点和地质条件变化情况进行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伸缩缝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的规定;
2 伸缩缝不应设在交叉处或转角处;
3 伸缩缝缝宽宜为30mm〜50mm;
4 伸缩缝应采用非燃烧的柔性材料填充或采取其他可靠的构造措施。
4.2.5 防火堤内侧培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火堤内侧培土高度应与堤同高,培土顶面宽度不应小于300mm。
2 培土应分层压实,坡面应拍实,压实系数不宜小于0.90。
3 培土表面应做面层,面层应能有效地防止雨水冲刷、杂草生长和小动物破坏。面层可采用砖或预制混凝土块铺砌,砂浆灌缝,在四季常青地区,可用高度不超过150mm的人工草皮做面层。
4.2.6 土筑防火堤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筑堤材料应为黏性土;
2 堤顶宽度不应小于500mm;
3 筑堤土应分层夯实,坡面应拍实,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4;
4 土筑防火堤应设面层,并应符合本条第3款的规定。
4.2.7 钢筋混凝土防火堤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堤身及基础底板的厚度应由强度及稳定性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250mm;
2 受力钢筋应由强度计算确定并满足下列要求:
1)钢筋混凝土防火堤应双向双面配筋;竖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水平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2)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执行;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当有垫层时,不应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3)堤身的最小配筋率和耐久性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执行。
4.2.8 砖、砌块防火堤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火堤堤身厚度应根据强度及稳定性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300mm。
2 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混凝土多孔砖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b5;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b7.5;基础为毛石砌体时,毛石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30;浆砌应饱满密实并不得采用空心砖砌体。
3 堤顶应做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压顶在变形缝处应断开。
4 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6度的地区或地质条件复杂、地基沉降差异较大的地区宜采取加强整体性的结构措施。
5 夹芯式砖砌防火堤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两侧砖墙厚度不宜小于240mm;
2)沿堤长每隔1.5m〜2.0m宜设不小于200mm厚拉结墙与两侧墙咬槎砌筑;
3)中间应填300mm〜500mm厚度的黏土,且应分层夯实,压实系数不宜小于0.90;
4)堤顶应做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压顶在变形缝处应断开。
6 砌体防火堤的耐久性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的有关规定。
4.2.9 浆砌毛石防火堤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堤身及基础最小厚度应根据强度及稳定性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500mm,基础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
2 毛石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30,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10,浆砌应饱满密实;
3 堤顶应做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压顶在变形缝处应断开;
4 堤身应做1︰1水泥砂浆勾缝。
4.2.10 防护墙、隔堤、隔墙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砌体防护墙、隔堤、隔墙厚度不宜小于200mm,应双面抹水泥砂浆,顶部宜设钢筋混凝土压顶,压顶在变形缝处应断开;
2 毛石防护墙、隔堤、隔墙厚度不宜小于400mm,应双面水泥砂浆勾缝,顶部宜设钢筋混凝土压顶,压顶在变形缝处应断开。
条文说明
4.2 构造
4.2.1 本规定是考虑到防火堤的抗滑、抗倾覆的要求,也考虑了基础埋深如果过浅,小动物容易从基础下打洞从而破坏防火堤的密封性。
4.2.4 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各不相同,地质条件各有特点,防火堤和防护墙伸缩缝的设置间距很难给出统一的规定,应由设计人员根据当地材料、气候和地质条件按有关结构设计规范确定。
4.2.6〜4.2.9 本条对防火堤的构造作出了详细的规定。规范编制组在调研中发现为数不少的砖砌防火堤,不管多高,截面都是370mm,虽然满足构造要求,但并不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故本规范强调截面设计在满足构造要求的同时,还应对砖、砌块防火堤,钢筋混凝土防火堤和浆砌毛石防火堤进行强度和稳定性计算。
4.2.10 防护墙、隔堤及隔墙由于其使用功能的特点,可不进行强度及稳定性计算,只需满足构造要求。
5.1.1 防火堤设计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堤内满液工况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计算。在7度及7度以上地区,应进行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计算。
5.1.2 进行堤内满液工况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计算时,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S=γGSGk﹢γYSYk﹢γtSTk (5.1.2) 式中: S——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γG、γY、γt——分别为堤身自重荷载、静液压力、静土压力荷载分项系数,取值按表5.1.4确定;
SGk——按堤身自重荷载标准值计算的效应值;
SYk——按静液压力荷载标准值计算的效应值;
STk——按静土压力荷载标准值计算的效应值。
5.1.3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计算时,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γEh——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值按表5.1.4确定;
SGE——按堤身自重荷载代表值计算的效应值;
SGY——按静液压力荷载代表值计算的效应值;
SGT——按静土压力荷载代表值计算的效应值;
SEGk、SEYk、SETk——分别为按堤身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水平动液压力标准值和水平动土压力标准值计算的效应值;
ψ——组合值系数,可取0.6。
5.1.4 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基本组合的分项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截面强度计算时,分项系数应按表5.1.4采用,当结构自重荷载效应对结构承载力有利时,γG取1.0;
2 进行稳定性验算时,各分项系数均取1.0。

条文说明
5.1 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
5.1.1 由于防火堤的构造要求已能满足刚度要求,不需进行防火堤的变形计算,因此不再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另外,对于数值很大而出现几率又非常小的油罐破裂时油品对防火堤的冲击力,尽管我们曾与天津大学联合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对其成果完成了技术鉴定,规范也没有考虑这种偶然组合。
5.1.2〜5.1.4 根据对各种荷载产生的内力的计算结果表明,静液压力产生的内力一般远大于其他荷载产生的内力,因此,公式5.1.2和5.1.3两种工况的荷载分项系数和组合值系数,是以静液压力为主要活荷载来规定的。堤身的地震作用、动液压力和动土压力三者同时出现且均达到标准值的几率很小而且为瞬时作用,故取组合值Ψ=0.6,能够满足安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