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消防文库>电气工程 > 正文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GB50601-2010

    • 发布日期:2018-09-14
    • 浏览次数:1113
    D.0.1  接地装置安装见图D.0.1-1~D.0.1-3。     a)墙上的测试接头                  b)地面的测试接头  图D.0.1-1在建筑物地面处连接板(测试点)的安装
      1—墙上的测试点;  2—土壤中抗腐蚀的T型接头;
      3—土壤中抗腐蚀的接头;  4—钢梁与接地线的接点
     a) 接地极位于沥青防水层下无钢筋的混凝土中     b) 部分接地导体穿过土壤
    c) 穿过沥青防水层将基础接地极与接地排相连的连接导体
    图D.0.1-2  地基防水层外接地极连接安装

    1—引下线; 2—测试接头; 3—与内部LPS相连的等电位连接导体;
    4—无钢筋的混凝土; 5—LPS的连接导体; 6—基础接地极;
    7—沥青防水层;  8—测试接头与钢筋的连接导体;
    9—混凝土中的钢筋;  10—穿过沥青防水层的防水套管;
     
    图D.0.1-3   A型接地装置与接地线连接安装
    1—可延伸的接地体;  2—接地体接合器;  3—土壤;
    4—接地线与接地体连接的夹具;  5—接地线 D.0.2  引下线安装见图D.0.2-1~D.0.2-5。 图D.0.2-1   引下线安装中避免形成小环路的安装 S-隔距;L-计算隔距的长度
    图D.0.2-2   明敷引下线避免对人体闪络的安装 
    d—实际距离应大于S+2.5;S—隔距,   S= ki* kc/km L (m)
    其中ki: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取0.08,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取0.06,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取0.04;
    kc:引下线为1根时取1,引下线为2根时取0.66,引下线为3根或以上时取0.44;
     km:绝缘介质为空气时取1,绝缘介质为钢筋混凝土或砖瓦时取0.5;
    L-需考虑隔离的点到最近某电位连接点的长度        图D.0.2-3  引下线(接闪导线)在弯曲处焊接要求
    1—钢筋;  2—焊接缝口 a)钢筋与圆形导体卡接                                     b)钢筋与带状导体卡接 图D.0.2-4   钢筋与导体间的卡接施工
    1—钢筋;  2—圆形导体;  3—螺栓;  4—带状导体;       图D.0.2-5 使用屋面自然金属构件作LPS施工
    1—屋面女儿墙;  2—接头; 3—可弯曲的接头; 4—T型连接点;
    5—接闪导体; 6—穿过防水套管的引下线; 7—钢筋梁;8—接头
    a—接闪带固定支架的间距,取500mm~1000mm D.0.3  接闪器安装见图D.0.3-1~D.0.3-3 图D.0.3-1  女儿墙上金属盖罩做自然接闪器时的跨接施工
    1—耐腐蚀的接头; 2—可弯曲导体; 3—女儿墙上金属盖罩             a)坡屋顶屋脊上接闪器及屋顶引下线的安装             b)与屋檐排水沟连接的引下线的安装 图D.0.3-2  坡屋面接闪器与引下线的安装施工
     a—水平接闪导线支架的距离,取500mm~1000mm;
    b—水平接闪导线的翘起高度,取100mm;;   
    c—坡面接闪导线支架的距离,取500mm~1000mm;
    d—接闪器与屋面边沿的距离,尽可能靠近屋面边沿;
    f—引下线与建筑物转角处的距离,取300mm;g—引下线支架距离,取1000mm 图D.0.3-3  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外墙柱内钢筋引下的外部防雷装置的施工
     1—接闪杆(避雷针);2—水平接闪导体; 3—引下线; 4—T型接头;
     5—十字型接头; 6—与钢筋的连接; 7—测试接头; 8—B型接地装置,环形接地体;
     9—有屋顶装置的平屋面; 10—耐腐蚀的T型连接点 D.0.4  等电位连接安装见图D.0.4-1~D.0.4-5。  
    图D.0.4-1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等电位连接位置
      1—屋面配电设备;2—钢梁;3—立面的金属覆盖物;4—等电位连接点;
     5—电气设备或电子设备;6—等电位连接带;7—混凝土中的钢筋(含网状导体);
    8—基础接地极; 9—各种管线的公共入口            
    图D.0.4-2  钢筋混凝土墙内钢筋外接等电位连接预留件施工
    1—等电位连接导体;2—焊接在钢筋等电位连接线上的螺帽;
     3—钢筋等电位连接线;4—非金属铸件等电位连接点;
    5—铜等电位连接绞线;6—c形钢质安装带;7—焊接     
    图D.0.4-3  屋面入户金属管与接闪导线连接施工
    1—接闪导体支架;2—金属管道;3—水平接闪导体;4—混凝土中钢筋  
    图D.0.4-4  活动地板下用薄铜带构成的高频信号基础网络
     1—薄铜带(0.25mm×100mm);2—薄铜带与薄铜带之间的焊接连接;
    3—薄铜带与立柱之间的焊接连接;4—薄铜带与等电位连接带之间的焊接连接;
    5—设备的低阻抗等电位连接带;6—薄铜带与设备等电位连接带之间的焊接连接;
    7—电源配电中心;8—电源配电中心的接地线;
    9—基准网络与周围建筑物钢柱(或钢筋混凝土柱上的预埋件)的焊接连接  
    图D.0.4-5  利用钢筋混凝土地面内焊接钢筋网做等电位连接基准网
     1—装有电子负荷设备的金属外壳;2—混凝土地面的上部;
    3—地面内焊接钢筋网;4—高频等电位连接;
    5—电子负荷设备的金属外壳与等电位连接基准网的连接点 D.0.5  SPD在TN、TT、IT系统中的安装见图D.0.5-1~D.0.5-5   图D.0.5-1  TN系统中的SPD
    1—装置的电源;2—配电盘;3—总接地端或总接地连接带;
    4—SPD;5—SPD的接地连接;6—需要保护的设备;
    7—PE与N线的连接带;F1—安装在电源进线端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F2—保护SPD推荐的熔丝、断路器或剩余电流保护器;RA—本装置的接地电阻;
    RB—供电系统的接地电阻;L1、L2、L3—相线1、2、3   图D.0.5-2  TT系统中电涌保护器安装在剩余电流保护器的负荷侧  
    1—装置的电源; 2—配电盘;3—总接地端或总接地连接带;
        4—SPD;5—SPD的接地连接;
         6—需要保护的设备;7—剩余电流保护器I
              F1—安装在电源进线端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F2—保护SPD推荐的熔丝、断路器或剩余电流保护器;  
      RA—本装置的接地电阻;RB—供电系统的接地电阻;L1、L2、L3—相线1、2、3  
    图D.0.5-3   TT系统中SPD安装在剩余电流保护器的电源侧
    1—装置的电源;2—配电盘;3—总接地端或总接地连接带;
       4—SPD;5—SPD器的接地连接;6—需要保护的设备;
    7—剩余电流保护器I;8—SPD或放电间隙;
    F1—安装在电源进线端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F2—保护SPD推荐的熔丝、断路器或剩余电流保护; RA—本装置的接地电阻;RB—供电系统的接地电阻;L1、L2、L3—相线1、2、3   图D.0.5-4  IT系统SPD安装在剩余电流保护器的负荷侧
    1—装置的电源;2—配电盘;3—总接地端或总接地连接带;        
     4—SPD;5—SPD接地连接;6—需要保护的设备;      
    7—剩余电流保护器I;F1—安装在电源进线端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F2—保护SPD推荐的熔丝、断路器或剩余电流保护器;   
     RA—本装置的接地电阻;RB—供电系统的接地电阻;L1、L2、L3—相线1、2、3  
    图D.0.5-5 在TN-C-S系统中Ⅰ级、Ⅱ级和Ⅲ级试验的SPD的安装
    1—装置的电源;2—配电盘;3—总接地端或总接地连接带;4—SPD;
    5—SPD的接地连接;6—需要保护的设备;7—PE—N的连接带;
                  F1—安装在电源进线端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F2、F3、F4—保护器;RA—本装置的接地电阻;                      
    RB—供电系统的接地电阻;L1、L2、L3—相线1、2、3 D.0.6  电涌保护器在电信、信号网络中的安装见图D.0.6-1~D.0.6-.2。      图D.0.6-1电子设备的信号
    (f)和低压配电输入(g)的共模电压和差模电压的防护措施示例 (c)-SPD的连接点 ;(d)-总等电位连接带(EBB);
    (c)—SPD的连接点 ;(d)—总等电位连接带(EBB);
    (f)—信息技术设备/电信端口;(9)—电线接口;(h)—信息技术线路/电信通信线/网络;
    (1)—电信和信息网络上的SPD;(o)—直流配电线路上的SPD;
    (p)—接地连接导体;(q)—必要的连接;UP(C)—共模状况下电压保护水平;
    UP(D)—差模状况下电压保护水平;X1,X2—SPD的接线端子;
    Y1,Y2—电涌保护器保护侧的接线端子;
    (1)—限制共模电压的电涌防护元件;(2)—限制差模电压的电涌防护元件   图D.0.6-2 减小对SOD电压保护水平影响的连接示例(连接至电子设备的三、五个或多个连接端口)
    (c)─SPD的共用连接终端;(d)─等电位连接带(EBB);
    (f)─信息技术设备/电信端口;(1)─电信和信号网络上的SPD;
    (p)─接地连接导体;(p1,p2)─接地导体;(q)─必要的连接;
    X,Y  ─SPD的接线端子, X为输入端、Y为输出端 D.0.7  安装电涌保护器两端连线应又短又直的SPD在电信、信号网络中的图示见图D.0.7-1和图D.0.7-2。 图D.0.7-1 由SPD两端连线上电感导致的电压降UL1UL2对电压保护水平Up影响的示例
    L1L2—连接导体的电感;
    UL1UL2—由电涌电流的dipc/dt感应出的电压降;
    X1,X2—SPD的接线端子;IPC—部分雷电流;
    UP(f) —有效电压保护水平;UP —电压保护水平
                 图D.0.7-2 SPD安装在或靠近电气装置电源进线端的示例
    b—SPD(电涌保护器)与等电位连接带之间的连接导线长度,不宜大于0.5m;
     F—安装在电源进线端的剩余电流保护器;E/I—被保护的电子设备 D.0.8  安装SPD与过电流保护参见图D.0.8-1~D.0.8-3。   图D.0.8-1优先重点保证供电连续性
    PD—SPD的过电流保护器;E/I—被保护的电气装置或设备
    图D.0.8-2  优先重点保证保护连续性   图D.0.8-3供电连续性和保护连续性的结合
    关键词: 电气工程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15502421522
    售后咨询热线
    1800246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