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根据建筑的规模、类型、负荷特点、参数要求及其所在的气候区等,经技术、经济、安全比较确认合理时,可采用多联机空调系统。
3.1.2下列地区或场所,不宜采用多联机空调系统:
1 当采用空气源多联机空调系统供热时,冬季运行性能系数低于1.8;
2 振动较大、油污蒸汽较多等场所;
3 产生电磁波或高频波等场所。
注:冬季运行性能系数=冬季室外空调计算温度时的总供热量(W)/总输入功率(W)
3.1.3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各设备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1.4采用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建筑宜设有机械通风系统;当设有机械排风系统时,宜设置热回收装置。
3.1.5采用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居住建筑应设置分户计量装置,公共建筑宜分楼层或分用户设置计量装置。
3.1.6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以施工图纸为主,并应包括图纸目录、设计施工说明、主要设备表、空调系统图、平面图及详图等内容;
2 设计深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定的要求。
条文说明
3.1一般规定
3.1.1多联机空调系统是目前民用建筑中最为活跃的中央空调系统形式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学校、办公楼、商业及住宅等建筑。依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中第6.3.10条“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中小型空调系统可采用变制冷剂流量分体式空气调节系统”,及第7.1.1条“夏热冬冷地区、干旱缺水地区的中小型建筑可采用空气源热泵”,结合目前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应用现状,对该系统的适用范围进行了适当调整。多联机空调系统一般适用于中小型建筑,对大型建筑(尤其高层建筑),由于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外机一般要安装在不同的楼层处,需要处理好安装位置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并兼顾室外机处的空气温度场;另外,系统冷媒的泄漏所引起的安全隐患,也应引起重视。如当空调机安装在较小的房间时,要采取必要措施,以避免冷媒泄漏时浓度超过极限安全浓度。大型建筑的空调系统选择,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如制冷季节能源消耗效率SEER、制热季节能源消耗效率HSPF的比较等,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节省投资、降低运行费和减少能耗的目的。
3.1.2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中第5.4.10条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中第6.3.10条,对多联机空调系统的适应地区、应用场所进行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对严寒、寒冷地区,当建筑物设有集中供热,如散热器采暖、热水辐射采暖时,多联机空调系统要按夏季冷负荷选型,此时,系统的供热可作为建筑物集中供热的补充,不在该条文限制范围之内。
3.1.3《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21454-2008规定了多联机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具体如下:
多联机的能效限定值: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应大于或等于表1的规定值;2011年实施的能效限定值见表2。
表1 多联机能效限定值
表2 2011年多联机能效限定值
注:测试方法按照《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GB/T 18837的相关规定,其中,室内、外机连接管道上冷媒分配器前、后的连接管长度为5m或按制造厂规定。
多联机的能效等级分为5级(见表3),其中节能评价值为表3 中能效等级的2级所对应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 (C)]指标。
表3 能效等级对应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指标
注:测试方法按照GB/T 18837的相关规定,其中,室内、外机连接管道上冷媒分配器前、后的连接管长度为5m或接制造厂规定。
《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GB 21087-2007规定了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的热交换效率限定值(见表4)。
表4 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热交换效率限定值
注:测试标准见GB 21087-2007,其中,新、排风量相等。
3.1.4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中第6.3.18条,空调区域排风中所含的能量十分可观,加以利用可以取得很好的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
3.1.5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中第5.5.12条及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有关规定,对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计量进行了规定。
3.1.6为规范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根据《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版)的有关要求,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可分为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设计深度除制冷剂管道预留走向、不标注管道管径及标高等外,其他按《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要求执行;第二阶段,由设备供应方配合设计人员完成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图纸的深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