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消防文库>电气工程 > 正文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2009 建筑产品选用技术(水暖电)第三部分 电气

    • 发布日期:2018-09-18
    • 浏览次数:1902

    7.5.1 产品基本概念
    1 产品基本概念
    电线、电缆配线管材主要由金属导管和绝缘导管两大类产品组成。
      1)金属导管metal conduit
    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导管。
      2)绝缘导管insulating conduit
    没有任何导电部分(不管是内部金属衬套或是外部金属网、金属涂层等均不存在),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导管。
    2 产品基本用途
    在电气安装中用来保护电线或电缆的圆型或非圆型的布线系统的一部分。导管有足够的密封性,使电线电缆只能从纵向引入,而不能从横向引入。
    7.5.2 产品分类及特点
    1 金属导管
    金属导管主要包括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普通碳素钢电线套管(俗称电线管)、套接紧定式钢导管,套接扣压式薄壁钢导管、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等五类产品。目前建筑工地普遍应用的为焊接钢管与电线管两类产品。
      1)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焊接钢管是用钢板或钢带经过卷曲成型后焊接制成的钢管。焊接钢管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品种规格多,设备投资少,但一般强度低于无缝钢管。焊接钢管按焊缝的形式分为直缝焊管和螺旋焊管。直缝焊管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发展较快。螺旋焊管的强度一般比直缝焊管高,能用较窄的坯料生产管径较大的焊管,还可以用同样宽度的坯料生产管径不同的焊管。但是与相同长度的直缝管相比,焊缝长度增加30%~100%,而且生产速度较低。因此,较小口径的焊管大都采用直缝焊,大口径焊管则大多采用螺旋焊。
        ①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也称一般焊管(在建筑工地也称为厚电线管)。是用于输送水、煤气、空气、油和取暖蒸汽等一般较低压力流体和其他用途的焊接钢管。由于此种管材的通用性强,水、暖、电专业均可应用,并且此种管材的管壁可作为电气的辅助接地线使用,所以目前在建筑工地应用较为广泛。钢管按壁厚分为普通钢管和加厚钢管;按管端形式分为不带螺纹钢管(光管)和带螺纹钢管。钢管的规格用公称口径(mm)表示,公称口径是内径的近似值。习惯上常用英寸表示。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除直接用于输送流体外,还大量用作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的原管。
        ②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骨也称镀锌电焊钢管。是用于输送水、煤气、空气、油及取暖蒸汽、暖水等一般较低压力流体或其他用途的热浸镀锌焊接(炉焊或电焊)钢管。钢管按壁厚分为普通镀锌钢管和加厚镀锌钢管;按管端形式分为不带螺纹镀锌钢管和带螺纹镀锌钢管。钢管的规格用公称口径(mm)表示,公称口径是内径的近似值。习惯上常用英寸表示。在电气专业主要用于明敷设及需要防腐的场所。
      2)普通碳素钢电线套管
    普通碳素钢电线套管(GB3640—88)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安装机器设备等电气安装工程中用于保护电线的钢管。
      3)套接紧定式钢导管
    套接紧定式钢导管由管路、管材连接套管、盒(箱)、螺钉及其附件组成。电线管路采用同一金属材料制作,并应镀锌。紧定螺钉应采用高强度原材料制作。
      4)套接扣压式薄壁钢导管
    套接扣压式薄壁钢导管由管路、管材连接附件、盒(箱)、扣压专用工具组成。
      5)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
    具有可挠性可自由弯曲的金属套管。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由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及其附件组成。
    2 建筑用绝缘电工套管
      1)按联接形式分:螺纹套管;非螺纹套管。
      2)按机械性能分:低机械应力型套管以下简称轻型、中机械应力型套管以下简称中型、高机械应力型套管以下简称重型、超高机械应力型套管以下简称超重型。
      3)按弯曲特点分:硬质套管、冷弯型硬质套管、非冷弯型硬质套管、半硬质套管、波纹套管。
      4)按温度分:—25型、—15型、—5型、90型、90/—25型。
      5)按阻燃特性分:阻燃套管、非阻燃套管。
    7.5.3 主要技术性能
    1 焊接管的规格(公称口径:mm)一般包括6、8、10、15、20、25、32、40、50、65、80、100、125、150几类。管长通常为3~12m。
    2 普通碳素钢电线套管的规格(公称口径:mm)一般包括13、16、19、25、32、38、51、64、76几类。管长通常为3~9m。壁厚(单位:mm)根据规格不同一般包括1.6、1.8、2.0、2.5、3.2几类。
    3 建筑用绝缘电;工套管的规格(公称尺寸:mm)一般为16、20、25、32、40、50、63几类。
    4 其它电线、电缆配线管材的技术性能参数、规格型号详见相关标准。
    7.5.4 产品选用要点
    1 产品选用及工程设计要点
    参见《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相关要求。
    2 工程设计相关规范、规程及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电缆敷设》1)101—1~7(2003年合订本)。
    《电力电缆井设计与安装》07SD101—8。
    《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安装》03D103。
    《室内管线安装》D301—1~3(2004年合订本)。
    《地下通信线缆敷设》05X101—2。
    7.5.5 施工安装要点
    1 电线导管、电缆导管的安装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除埋入混凝土中的非镀锌钢导管外壁不做防腐处理外,其他场所的非镀锌钢导管内外壁均做防腐处理,经检查确认,才能配管。
      2)室外直埋导管的路径、沟槽深度、宽度及垫层处理,经检查确认,符合规定后才能埋设导管。
      3)现浇混凝土板内配管在底层钢筋绑扎完成,上层钢筋未绑扎前敷设,且检查确认,才能绑扎上层钢筋和浇捣混凝土。
      4)现浇混凝土墒体内的钢筋网片绑扎完成,门、窗等位置已放线,经检查确认,符合规定后才能在墙体内配管。
      5)被隐蔽的接线盒和导管在隐蔽前检查合格,才能隐蔽。
      6)在梁、板、柱等部位明配管的导管套管、埋件、支架等检查合格,才能配管。
      7)吊顶上的灯位及电气器具位置先放样,且与土建及各专业施工单位商定,才能在吊顶内配管。
      8)TN—S系统的接地(PE)或TN—C系统接PEN线及其焊接点可靠焊接施工完成,经检查确认,才能穿入电线或电缆以及线槽内敷线。
      9)与安装完成的柜、屏、台、箱、盘连接的导管,管内积水及杂物清理干净,经检查确认,才能穿入电线、电缆。
    10)电缆穿管前绝缘测试合格,才能穿入导管。
    11)电线、电缆交接试验合格,且对接线去向和相位等检查确认,才能通电。
    2 管线安装可参照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D301—1~3《室内管线安装》施工。
    3 室外埋地敷设的电缆导管,埋深不应小于0.7m。壁厚小于等于2mm的钢电线导管不应埋设于室外土壤内。
    4 明敷或暗敷于干燥场所的金属布线应采用管壁厚度不小于1.5mm的导管。
    5 建筑用绝缘电工套管应采用阻燃套管。电气安装用阻燃PVC塑料导管的燃烧性能应符合GA305—2001要求。
    6 施工安装验收规范
    《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线工程技术规范》CECS87:96。
    《套接扣压式薄壁钢导管电线管路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 100:98。
    《套接紧定式钢导管电线管路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120。
    《城市地下通信塑料管管道工程设计规范》CECS 165:2004。
    《民用建筑电话通讯管线设计标准》DBJ 13—08—92。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 39—90。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DL/T 5031—1994(200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
    7.5.6 相关标准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部分:着火试验术语》GB 5169.1—2007。
    《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GB/T 21835—2008。
    《普通碳素钢电线套管》GB/T 3640—1988。
    《电气安装用导管的技术要求 通用要求》GB/T 13381.1—1992。
    《波纹金属软管通用技术条件》GB/T14525—1993。
    《电气安装用导管 特殊要求-金属导管》GB/T14823.1—1993。
    《电气安装用导管 特殊要求-刚性绝缘材料平导管》GB/T14823.2—1993。
    《电气安装用导管 特殊要求-可弯曲自恢复绝缘材料导管》GB/T14823.4—1993。
    《电气安装用导管配件的技术要求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T16316—1996。
    《电气安装用超重荷型刚性钢导管》GB/T17193—1997。
    《电气导管 电气安装用导管的外径和导管与配件的螺纹》GB/T17194—1997。
    《电气安装用导管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0041.1—2005。
    《爆炸性环境保护电缆用的波纹金属软管》GB/T18616—2002。
    《电气安装用电缆槽管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19215.1—2003。
    《电气安装用电缆槽管系统第2部分:特殊要求第1节:用于安装在墙上或天花板上的电缆槽管系统》GB/T19215.2—2003。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1—2008。


    8.1.1 系统组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各种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报警控制器和各类控制模块、信号模块及传输线路组成。
    8.1.2 系统分类形式
    1 系统分类形式
      1)按传输方式分类
    按传输方式分为多线制、总线制、无线制、总线无线混合制或多线无线混合制。
      2)按保护对象分类
        ①区域报警系统,宜用于二级保护对象;
        ②集中报警系统,宜用于一级、二级保护对象;
        ③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宜用于特级和一级保护对象。
    2 火灾报警控制器分类
      1)火灾报警控制器按其用途可分为: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通用火灾报警控制器。
      2)火灾报警控制器按其使用环境可分为:陆用型火灾报警控制器;船用型火灾报警控制器。
      3)火灾报警控制器按其结构型式可分为:台式火灾报警控制器;柜式火灾报警控制器;壁挂式火灾报警控制器。
      4)火灾报警控制器按其联动功能可分为:联动型和非联动型。
    3 火灾探测器分类形式
    火灾探测器分类见表8.1.2。

    表8.1.2  火灾探测器分类表
    表8.1.2  火灾探测器分类表
    表8.1.2  火灾探测器分类表

    8.1.3 产品选用要点
    1 火灾探测器的选用
      1)在绝大多数的一般场所,如宾馆客房、商场、办公楼等处,应选用点式感烟探测器,并宜优先选用光电感烟探测器。在黑烟较多的场合,宜选用离子感烟探测器。
      2)在不适宜安装或安装感烟探测器可能造成误报的场所,或火灾发生时产生的烟少、温升快的场所,应选用感温或火焰等类火灾探测器。
      3)在高大空间,如展览厅、候机大厅、高大厂房等处,一般宜选用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有条件时,宜与视频监控系统相结合,选用图像式火灾报警探测器(双波段图像火焰探测器、光截而图像感烟探测器)。
      4)在特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较高、需要及早期发现火灾的场所,如重要通信机房、大型计算机房、电磁兼容实验室(微波暗室)、大型立体仓库等处,宜选用高灵敏度的空气管取样式感烟探测装置。
      5)在对报警的准确率要求高,或误报会造成损失的场所,宜选用复合型探测器(烟温复合、烟光复合等)。
      6)在需要联动进行灭火控制的场所,如控制计算机房气体灭火,控制雨淋系统灭火等,为防止误动作,应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探测器与门控制灭火,如点式感烟与感温探测器,红外光束感烟与缆式感温探测器,感烟与火焰探测器等。
      7)在不需要详细按探测区域作为报警区域的大开间场所,如汽车库等处,为节约投资,宜选用非地址码型探测器,几个探测器合用一个地址。
    2 可燃气体探测器的选用
      1)智能建筑中的燃气锅炉房、燃气表房、燃气阀门处、公共厨房、公寓厨房、住宅厨房、地下室或设备层中燃气管线沿途等处,应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
      2)厨房等处可选用非防爆的家用型探测器,并需根据所用燃气种类选用相应的探测器。
      3)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应选用防爆型工业用探测器,探测器的报警灵敏度应按照所要探测的气体进行标定。
      4)公共厨房内应在靠近灶具、燃气管道、阀门处设置探测器。
      5)在地下室、设备层等处燃气管道沿途,应在阀门、法兰盘连接处、焊接处、拐弯处等可能泄漏点的位置设置探测器。
      6)高度超过6m的空间,当可燃气体比空气轻时,宜设置上下两层探测器,其下层探测器距燃气用具上端不宜<1.5m,并应设集气罩。
    3 可燃气体报警系统的联动控制
      1)公共厨房等处宜设置为:当任何一个探测器报警时启动厨房排风机,当两个探测器同时报警时或通风一分钟仍维持报警浓度时,自动控制关闭有关燃气管道的自动切断阀。对重要的、关闭后影响比较大的切断阀,应设置为由消防控制中心及现场两地均可控制,确认漏气后手动关闭的方式。
      2)在燃气锅炉房、直燃机房、燃气表房等重要场所,宜选用工业用防爆型可燃气体探测器。当燃气浓度达到爆炸下限的25%时,报警并自动启动通风装置,当燃气浓度达到爆炸下限的50%时自动关闭有关燃气管道的自动切断阀。或当一个探测器报警时启动通风装置,通风一分钟后仍维持报警浓度时,自动联锁控制关闭燃气快速切断阀。可由消防控制室和现场手动控制关阀。
      3)公共厨房等处的可燃气体探测器宜接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经火灾报警器编程控制启动有关风机、启动声光报警等。
      4)住宅厨房的可燃气体探测器报警后应自动启动本厨房排风机,宜自动控制关闭本厨房燃气管道的自动切断阀。
      5)装有分户供暖的家用燃气锅炉的封闭空间(含封闭阳台)应设置家用可燃气体探测器,报警后联锁控制关闭本户燃气管道切断阀,并强制启动通风。
    4 可燃气体探测器的安装位置与线路选择
      1)可燃气体探测器的安装高度应根据所要检测的燃气的比重确定。燃气密度比空气轻时(如天然气、城市煤气),应安装在燃气设备或管线的上方,安装高度距离顶棚应≤300mm,可吸顶或贴墙安装;燃气比空气重时(如液化石油气),安装高度应距离地面300mm左右。水平安装位置应靠近燃气阀门、燃气表、灶具附近等燃气可能泄漏的场所。
      2)可燃气体探测器不应安装在有强气流通过的位置,与通风门之间的距离应≥500mm。
      3)安装在住宅厨房、公共厨房操作间内的自动切断阀的工作电压应选为直流24V及以下。
      4)因可燃气体探测器正常工作时耗电量较大,其直流电源应单独供电,并应根据所连接的探测器数量和耗电量计算导线截面。可燃气体探测器的电源不应取自火灾报警系统的控制回路电源线,以免影响火警控制模块的动作。
    5 工程设计相关规范、规程及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1995(2005局部修改版)。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1998。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1997。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1998(2001年版)。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 50225—199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
    《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04X 501。
    《空气采样早期烟雾探测系统》03X 502。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上)》97X 700(上)。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下)》97X 700(下)。
    8.1.5 施工安装要点
    1 施工安装要点
    详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97X 700,《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04X 501等。
    2 施工安装验收规范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6—2007。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03。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34—2004。
    8.1.6 相关标准
    《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GB 4715—2005。
    《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GB 4716—2005。
    《火灾报警控制器》GB 4717—2005。
    《火灾报警设备专业术语》GB/T4718—2006。
    《火灾分类》GB/T4968—2008。
    《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GB 14003—2005。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1部分:电气火灾监控设备》GB 14287.1—2005。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2部分: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GB 14287.2—2005。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3部分: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GB 14287.3—2005。
    《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GB 16280—2005。
    《119火灾报警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 16282—1996。
    《火灾显示盘通用技术条件》GB 17429—1998。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GB 19880—2005。
    《消防技术文件用消防设备图形符号》GB/T4327—2008。
    《消防电子产品检验规则》GB 12978—2003。
    《消防安全标志》GB 13495—1992。
    《消防基本术语 第二部分》GB/T14107—1993。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 15630—1995。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GB 16806—2006。
    《消防电子产品 环境试验方法及严酷等级》GB 16838—2005。
    《消防应急灯具》GB 17945—2000。
    《消防基本术语 第一部分》GB/T—5907—1986。
    《建筑材料难燃性试验方法》GB/T 8625—2005。
    《消防技术文件用消防设备图形符号》GB/T4327—1993。


    9.1.1 系统基本概念
    有线广播系统一般由音源设备、信号放大和处理设备、传输线路和扬声器等装置组成。
    9.1.2 系统分类
    广播一般可分为三类,即业务性广播系统、服务性广播系统和火灾应急广播系统。
    1 业务性广播系统:以播放语言为主的广播系统。
    2 服务性广播系统:以播放背景音乐或客房音乐的广播系统。
    3 火灾应急广播系统:在火灾发生时,播放指挥、引导建筑物内人员疏散的广播系统。
    9.1.3 系统技术性能
    1 广播系统中,从功放设备的输出端至线路上最远的用户扬声器箱间的线路衰耗应满足以下要求:
      1)业务性广播不应大于2dB(1000Hz时)。
      2)服务性广播不应大于1dB(1000Hz时)。
    2 广播的功率馈送回路应采用二线制。当业务性广播系统、服务性广播系统和火灾应急广播系统合并为一套系统时,馈送回路宜采用三线制。
    3 系统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及要求参见相关标准及厂家技术资料。
    9.1.4 系统选用要点及主要技术条件
    1 公共建筑的广播网的功率馈送制式一般宜采用单环路式,广播线路较长的有线广播网宜采用双环路式。系统一般采用定压传输方式。输出电压采用70V或100V。
    2 广播设备应根据用户的性质、系统功能的要求选择。
    3 大型广播系统宜采用微处理机控制管理的广播系统设备。
    4 广播的功放设备宜选用定电压输出,当功放设备容量小或广播范围较小时,亦可根据情况选用定阻抗输出。
    5 功放设备的容量一般按下述公式计算:

    式中:P——功放设备输出总功率(W);
             P0——Ki▪Pi,每分路同时广播时最大电功率;
             Pi——第i支路的用户设备额定容量;
             Ki——第i分路的同时需要系数;服务性广播,客房节目每套Ki取0.2~0.4;背景音乐系统Ki取0.5~0.6;业务性广播,Ki取0.7~0.8;火灾应急广播,Ki取1.0(同时广播范围应符合“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有关规定);
            K1——线路衰耗补偿系数:线路衰耗1dB时取1.26;线路衰耗2dB时取1.58;
            K2——老化系数,一般取1.2~1.4。

    6 广播功放设备应设置备用功率单元,其备用数量应根据广播的重要程度确定。备用功率单元应设自动或手动投入环节,用于重要广播的环节,备用功率单元应能瞬时投入。
    7 传声器的类别应根据使用性质确定,其灵敏度、频率特性和阻抗等均应与前级设备的要求相配合。
    8 民用建筑选用的扬声器除满足灵敏度、频响、指向性等特性及播放效果的要求外,还宜符合下列规定:
      1)办公室、生活间、客房等,可采用1~2W的扬声器箱。
      2)走廊、门厅及公共场所的背景音乐、业务广播等扬声器箱宜采用3~5W。
      3)在建筑装饰和室内净高允许的情况下,对大空间的场所宜采用声柱(或组合音箱)。
      4)扬声器的声压级应比环境噪声大15dB。
      5)在噪声高、潮湿的场所设置扬声器箱时,应采用号筒扬声器。
      6)室外扬声器应采用防水防尘型,其防护等级应满足所设置位置的环境要求。
    9 功放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柜前净距不应小于1.5m。
        ②柜侧与墙、柜背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0.8m。
        ③柜侧需要维护时,柜间距离不应小于1m。
        ④在地震区,应对设备采取抗震加固措施。
    10 用于背景音乐的扬声器(或箱)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扬声器(或箱)的中心间距应根据空间净高、声场及均匀度要求、扬声器的指向性等因素确定。要求较高的场所,声场不均匀度不宜大于6dB。
        ②扬声器箱在吊顶安装时,应根据场所的性质来确定其间距。按环境条件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海拔、地震烈度等选择;
          a 门厅、电梯厅、休息厅内扬声器箱间距可采用下式估算:

    式中:L——扬声器箱安装间距(m);
              H——扬声器箱安装高度(m)。

          b 走道内扬声器箱间距可采用下式估算:

     

          c 会议厅、多功能厅、餐厅内扬声器箱间距可采用下式估算:

    式中:θ——扬声器的辐射角度,一般要求辐射角度大于或等于90°。

     

    根据公共活动场所的噪声情况,扬声器(或箱)的输出,宜就地设置音量调节装置;当某场所可能兼作多种用途时,该场所的背景音乐扬声器的分路宜安装控制开关。
    11 火灾应急广播系统
      1)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宜设置火灾应急广播系统。
      2)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民用建筑内扬声器应设置在走道和大厅等公共场所,每个扬声器的额定功率不应小于3W,其数量应能保证从一个防火区内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步行距离不大于25m。走道最后一个扬声器距走道末端不大干12.5m。
        ②在部分工业厂房、停车场、大型商场等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设置的的扬声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
        ③客房设专用扬声器时,其功率不宜小于1.0W。
        ④火灾应急广播与公共广播合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火灾时应能在消防控制室将火灾疏散层的扬声器和公共广播扩音机强制转入火灾应急广播状态
          b 消防控制室应能监控用于火灾应急广播的扩音机的工作状态,并能遥控开启扩音机和扬声器播音。
          c 床头柜内设有服务性音乐广播扬声器时,应有火灾应急广播功能。
          d 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备用扩音机,其容量不应小于火灾时同时广播的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最大容量总和的1.5倍。
        3)特级保护对象的建筑物各避难层内应设置可独立监控的火灾应急广播系统。
    12 工程设计相关规范、规程及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
    《市、县级有线广播电视网设计规范》GY 5063—199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YJ 25—1986。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声学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GYJ 26—1986。
    《广播与扩声》03X301—1。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上)》97X 700(上)。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下)》97X 700(下)。
    《体育建筑专用弱电系统设计安装》06X 701。
    9.1.5 施工安装要点
    1 施工安装要点
      1)功放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柜前净距不应小于1.5m。
        ②柜侧与墙、柜背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0.8m。
        ③柜侧需要维护时,柜间距离不应小于1m。
        ④在地震区,应对设备采取抗震加固措施。
      2)用于背景音乐的扬声器(或箱)设置应按9.1.4第10条规定设置。
      3)施工做法可参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2 施工安装验收规范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
    《广播传音电缆线路工程建设技术规范》GY 5053—94。
    《广播传音电缆维护规程》GY 54—1989。
    9.1.6 相关标准
    《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GB/T14197—1993。
    《声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GB/T14947—1994。
    《广播及类似声系统用连接器的应用》GB/T15212—1994。
    《应急声系统》GB/T16851—1997。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T4959—1995。
    《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输出口基本尺寸》GB/T 7393—1987。
    《广播电视名词术语通用部分》GB/T 7400.1—1987。
    《广播电视名词术语有线广播》GB/T7400.3—1987。
    《广播电视名词术语 声音广播 通用部分》GB/T 7400.5—1987。
    《音频、视频和视听设备及系统词汇》GB/T9002—1996。
    《扬声器主要性能测试方法》GB/T9396—1996。
    《直接辐射式电动锥形扬声器通用规范》GB/T9397—1996。
    《直接辐射式扬声器尺寸》GB/T9400—1988。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
    《广播电视名词术语 有线广播》GB 7400.3—1987。


    关键词: 电气工程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15502421522
    售后咨询热线
    18002469922